
2013北京國際出版論壇開幕,中外知名出版機構負責人齊聚論壇,圍繞全媒體時代的出版業發展進行討論交流
8月27日,2013北京國際出版論壇在北京開幕。本屆論壇以“全媒體時代出版業:融合、機遇、前景”為主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嚴雋琪出席并致辭。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在論壇上表示,我國將進一步開放數字出版市場,歡迎國外信息、互聯網和數字技術企業進駐中國,與中國企業在內容生產、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版權保護等領域深入合作。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李伍峰出席論壇。
通過新的媒介載體嘗試不同閱讀體驗
西班牙出版巨頭普拉內塔集團的出版發展項目總監哈維爾•瑪亞弗雷•格魯阿尼亞認為,全媒體時代的出版比傳統出版時代更加復雜,傳統紙媒出版商必須逐漸成為一個360度全方位服務的文化創意產業代理商。“隨著彼此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逐漸消失,不同文化產業之間將趨向于相互競爭。出版商必須能夠使用多種語言和多種媒介形式,以便能夠把優秀的內容授權給其他語種的出版商出版,同時能夠開發產品在不同的產業渠道中生產輸出。”哈維爾說,在西班牙,已經有將近40%的西班牙成年人基本不讀書,“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要通過新的媒介載體和銷售渠道來嘗試不同的閱讀體驗,從而為出版商爭取來新的讀者。”
針對紙質書是否終會消失的話題,企鵝蘭登書屋的資深副總裁凱旋認為,從數字化發展來看,未來紙質圖書出版依然很重要,電子書和紙質書將共同發展。“我們也將開展數字出版方面的研究實驗,更多地投資于數字化出版領域,并尋求數字出版業務在國際市場上的更多增長機會。”對此,康泰納仕國際集團的董事長江紐顥表示認同,他并不認為紙質圖書會消失,并且也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情況。“不過再想想,以前的人都騎馬出行,但現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不也很難見到騎馬的人了嗎?”
出版業必須以創造新的需求為發展方向
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坦言,在全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出版企業的管理者首先要善于尋找那些對理解資源、集合資源,比對用好錢更有興趣和能力的人,因為資源才是出版企業賴以憑借的真正力量。龔曙光一直把對于目標人群的理解,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他認為這遠比對某一個產品的研發方向的理解更重要。而在他看來,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之間存在的這種“平移需求”的想法是不能夠簡單實現的,“當在新的技術領域不能創造新的體驗的時候,我們就可能失去傳統讀者,在這個意義上,全媒體時代的出版業,必須以創造新的需求為發展方向。”
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亞非則認為,技術正在創造無限大的變化和無限大的可能、無限大的需求。它改變了出版產業的運行軌道,而且技術與文化內容之間產生了交互式的新需求。出版業必須要研究新的生產力模式,評估并應對大技術在生產層面、運營層面和消費層面帶來的更多變化,而不能再固守傳統生產模式、固守僵化內容。王亞非說,出版業應抓住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趨勢,以科研、教育、經濟等領域不斷膨脹的知識和信息需求為突破口,加快向其他產業滲透,推動產業大轉型、大變革、大提升,從根本上改變出版業產業空間有限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