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北京西城區教委與Polycom聯合布局遠程教學系統簽約儀式在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舉行。隨后,西城區將啟動遠程教學系統一期工程,主要涉及中心機房、10所示范學校、50個標準建設學校以及200個合作學校的建設。其中以中學的建設為重點,主要包括視頻教室建設,如自動攝像、圖像顯示、燈光、音響的設計,同時包括各種輔助教學設備的集成,主要用于多學科教研以及視頻會議等。
西城教委副主任劉忠介紹,西城區教委下屬中小學、校外教育機構180余所,民辦教育機構380余個,都是相對獨立的教育資源;此外,在與國外合作學校和教育機構交流過程中,也存在著距離障礙。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部署先進的遠程視頻教學系統,覆蓋全區主要學校、合作學校以及國際交流學校,實現教育資源整合,加強國際教育交流”。
“遠程教學系統的未來絕不僅僅局限于遠程教學和國際交流,未來它還會承擔起教學研討、雙語教育、一校多址應用等更多的教育內容,推動現代教育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北師大實驗中學校長蔡曉東則笑稱:“我們也進入了云教育時代。”
民辦教育機構率先打造云教育平臺
市場化的民辦教育機構走在了前頭。去年,安博教育集團開始打造自己的云教育中心。客觀上看,由于教學網點眾多,民辦教育機構在學生管理、教師培訓、課程更新、教研交流等方面都受到不小的限制;而先進的云計算技術對教育信息化資源和系統進行整合,在云平臺上進行統一部署,并通過構建一個城域網絡實現師生隨時隨地按需索取,讓“資源共享”成為現實。
聽名師課程,查看課表和成績單,查閱圖書館和社團信息,與老師和同學進行在線交流,都可以通過云教育平臺來實現。同時,教師間的教研探討和跨校授課、學校與教委的視頻會議、家長會,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舉行。
“云教育讓教育資源均衡化的步伐加快。”劉忠表示,現在西城教委正在傾力打造集團學校,每個集團一個領頭校,比如北京小學和實驗二小,每個領頭校的輻射面非常寬,“比如實驗二小集團已有11所學校進入,延伸到大興、門頭溝等區縣。在11個分校的教學教研管理中,遠程視頻系統將發揮巨大作用,為不同學校師生提供更多的資源。“通過這個視頻系統,不僅解決了成本問題,也解決了信息及時溝通的問題”。
構建穩定可靠的國家教育云服務模式
云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但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則相對滯后。當國際化大企業實現資源共享、開同步視頻會議的時候,教育工作者還需要穿過擁擠的交通聚到一起開會,名師們的優質課程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廣泛傳播。以西城區為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其教育城域網已實現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北京市教育信息網、歌華有線等多個網絡的互聯互通。今年又接入了300兆中國電信互聯網出口帶寬資源,現在中國電信城域網總出口帶寬超過1G,具有了良好的遠程教學網絡基礎。遺憾的是,教育機構之間的遠程交流,目前尚未實現專門系統內的實時視頻溝通。
蔡曉東介紹,北師大實驗中學與一所美國中學是聯誼校,但都是學生個體對個體在一般網絡條件下進行溝通,而無法通過專有的遠程教學系統進行更大規模、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溝通。
教育部于今年3月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要求,充分整合現有資源,采用云計算技術,形成資源配置與服務的集約化發展途徑,構建穩定可靠、低成本的國家教育云服務模式。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基礎設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機制尚未形成;教育管理信息化體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對于教育變革的促進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推進教育信息化仍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文章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