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上海10月2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冬萍)湖南人能吃辣椒會出書。改革開放30年來,出版湘軍始終是國內最領先、最穩定和最具競爭力的出版旗艦,在行業排名中從未出離過第一方陣。中南傳媒在傳統的出版發行業務領域的領先優勢,形成了公司堅實的利潤支撐。
中南傳媒認為,傳統出版產業離“天花板”還有很大的空間,上市之后,中南傳媒將繼續充分挖掘傳統優勢資源,加快并購重組境內外優質資源,把公司打造成中國一流的出版傳媒骨干產業集團。
建設華文教育出版基地
中南傳媒的主營業務產業鏈中,出版和發行業務的份量最重,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例高于75%;而教材教輔的出版和發行收入又分別占公司出版和發行業務收入的75%和80%以上。
中南傳媒的教材教輔業務在湖南省具有強大的優勢,并在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獲得了政府采購免費教材“單一采購來源”地位。2009年,中南傳媒的教材教輔銷售收入高達31.27億元。教材教輔的發行毛利率也逐年提高。近幾年,公司利用成熟的發行網絡優勢,不斷擴大發行規模和區域。至2009年底,發行區域已達29個省(市、區),出版的教材甚至進入了韓國、臺灣市場,走出了國門。
相對于一般圖書的發行,教材教輔市場更具有穩定性和成長性,教材及相關配套教輔發行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成為中南傳媒穩定的收入來源和利潤支柱。由于教材教輔的主要客戶群為各級教育機構、學校和學生,應收賬款回收有保障,多采用預收方式,應收賬款余額較小,周轉率較高,也有效地優化了中南傳媒的財務結構,降低了財務風險。
根據中南傳媒的規劃,未來3-5年,中南傳媒將重點實施中南基礎教育復合出版建設項目,突破紙質教輔和電子教輔之間的媒體界限,進一步做大教輔品種和規模;在現有的教材教輔的基礎上,從全民教育、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角度,尋求符合教育出版盈利模式的新產品線,形成從幼兒啟蒙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教材教輔體系,建設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華文教育出版基地。
繼續拓展紙質出版市場
2010年,由于電子終端等產品的沖擊,市場上再次出現了“電子書時代到來”、“紙質書即將消亡”的聲音,甚至有人斷言,2018年是紙質書的終結年,屆時連教材教輔也將被電子書替代。雖然已經提前布局新媒體,但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認為,數字媒體的閱讀和紙質媒體的閱讀并行不悖,傳統出版產業還遠沒有到觸及天花板或瀕臨末日的時候。
“數字的閱讀是一種淺閱讀,紙質閱讀對人的思想和文化上的影響力是難以替代的,傳統的出版產業仍然有很大的上行空間。中南傳媒在傳統出版產業的發展是遙遙領先的,其在大眾媒體領域的投資,無論是瀟湘晨報、紅網還是晨報周刊,全部做到了區域市場第一,是國內出版行業絕無僅有的佼佼者。中南出版傳媒未來依然要強化圖書對于人類心靈、社會形態、社會格局的影響。”
而行業分析師也認為,傳統出版產業還將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享受城市化和人口素質提高帶來的人口紅利。“過去農村的小孩子幾乎沒有課外書閱讀,而現在,一個城市小學生擁有數百冊圖書雜志已十分常見。”中南傳媒的招股說明書披露,未來3-5年,公司將在一般圖書出版領域,著力構建暢銷書、常銷書、外向型圖書三大類圖書產品群,并計劃投資3-5億元,聚合優勢出版資源,精確覆蓋目標受眾,形成以教育出版為主體,大眾出版、專業出版和數字化產品為兩翼的“一主兩翼”華文全媒介出版體系,打造世界知名的華文全媒介內容運營商。